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现在时间:             站内搜索
中国大豆“沦陷”危机
时间:2015-02-21 22:00:34  来源:科学新闻  作者:

  豆农们的苦衷

  种不种大豆?对于李辰来说,现在真成了一个问题。他是黑龙江省克山县红星大豆专业合作社成员,尽管当地的大豆名气很大,“但卖不上价格,现在越来越不值钱。”

  克山县位于世界三块黑土地之一的松嫩平原上,当地土质肥沃,地下水为五大连池水系, 以盛产大豆而闻名。记者致电李辰时,他在电话中感叹,“就是这么一块宝地,却仍然抵挡不住外来大豆的价格。”

  李辰介绍,近几年来,大豆种植效益连年下滑,大豆种植面积比起10 年前至少缩减了近50%。李辰说,周边玉米种植面积为60%,大豆为40%,大豆播种面积越来越少。“去年大豆种植成本在350 元一亩左右,今年比去年少说涨了20%. 国家虽然提高了大豆的收购价格,和种植大豆的成本比起来,还是低了些。”

  事实上,李辰的遭遇越来越成为“豆农”们普遍面临的现状:种植成本逐年上涨,大豆收购价格却一直以来不见上涨。

  据了解,目前中国大豆的主产区,分别是东北三省、河南、山东、安徽及内蒙古自治区,种植总面积和产量约占中国的80% 左右。

  农业专家崔克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04年,成为中国大豆产业的转斩点,当年中国进口大豆1970 万吨,已远远超过中国大豆生产总量。此后十年,中国已由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崔克明表示,当时国内的大豆加工企业每吨豆油的利润很高,平均下来大约在3000 元左右,原料自然是中国国产大豆。中国大豆打开国门,来自于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一次“贸易战”。

  在2003 年底至2004 年初,美方单方面决定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两国之间经贸关系一度紧张,贸易战一触即发。转机来自于2003 年底,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团访问美国,随行人员中就包括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的采购团。

  市场对于中国的采购团反应热烈,一时之间,消息乱飞,猜测中国可能采购的大豆将达到150万吨。在中国大豆代表团抵达之时,大豆期货价格达到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6 年以来新高:折合人民币4300 元人民/ 吨。 中国代表团就这一价位签下订单,同时任何套期保值处理。

  1 个月后,国际大豆期货价格回落至3100 元人民币/ 吨。来自于中国科学院的一份相关报告说,中国在这一次采购中多支付了15 亿美元。在此后一年内,参与采购的中国企业因无力消化高额成本或者无力清偿贷款而纷纷陷入经营困境。但这仅仅是开始,作为壁垒的关税突然大幅降低,让海外大豆及其相关产品大量涌入国内。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80% 依赖于进口大豆,自给率仅为20% 左右。尤其是近年来进口大豆数量不断增加,2007 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1996 年的10 倍,全世界出口大豆的一半卖到了中国。2010 年以来进口大豆数量均超过5000万吨。2012 年高达5838 万吨,接近6000 万吨。海关数据表明,2013 年,我国进口大豆达到创纪录的6340 万吨,同比增长10%。据有关专家预计,2014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仍将继续增长。

  相对于进口大豆数量的猛增,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却一直在下滑。比如说大豆种植大区黑龙江,2013 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3644.7 万亩,比上年减少351.0 万亩,下降8.8%。已经从2005 年最高峰的6323 万亩下降到今年的3105 万亩,在八年间减少了50%。

  李辰说,有些专家会到合作社讲课,当他问到为什么大豆价格一直以来不见起色时,李辰从专家口中听到的原因。“专家说中国的大豆价格上不去,一直以来相对价格较低,主要原因是受进口大豆冲击。我想同样是豆农,我们和他们国外的农民差在什么地方了?为什么进口的比国产的价格还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业专家告诉记者,进口大豆,主要是美国大豆,“主要原因是美国通常都是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产量高,美国农业部又有巨额补贴,鼓励出口。同时,国外大豆进口到中国的关税极低,只有3% 左右,使得进口大豆大批进入中国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大豆是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和缺乏保护的农产品。1996 年, 大豆作为中国关税配额制度管理商品, 享受配额保护, 普通关税税率为180 % , 优惠税率为40 % , 配额内税率是3%。1999 年, 中国取消了大豆的配额限制, 实行3% 的单一关税政策。2001 年12 月加入WTO 以后, 大豆进口只征收3 % 的关税, 豆粕关税为5 %;同时逐步增加关税配额, 到2006 年以后则取消关税配额, 只征收3 % 的单一关税。远远低于加入WTO 时17 % 的农产品平均关税率。

  随着国内大豆市场准入门槛的一降再降, 导致大豆及其制品的市场价格低于国内价格, 甚至低于国内生产成本, 对国内大豆产业形成巨大的冲击。为应对2006 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货膨胀,从2007 年10 月至2008 年9 月, 中国将大豆进口关税由3 % 下调至1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该项税率实施当月, 我国共进口大豆61919 万吨,价值2616 亿美元, 同比增长3613 % 和112 倍。2008 年我国共进口大豆3744 万吨, 比2007 年增加614 万吨, 增长1916 %。降低关税对大豆进口增长的拉动效果非常显著,也就意味着中国打开了国外大豆进入国内市场的大门,对国内大豆产业造成事实上的影响。

  此外,崔克明说,“国内大豆主产区,大规模种植面积并不多,亩产量较低,更重要的国内的农业补贴,仍然远远未能补足种植成本差异。”

  崔克明告诉记者,在美国,大豆平均亩产可达170 公斤,国产大豆只有140 公斤左右,相差30 公斤。产量的差距直接导致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比如说,2014 年1 月中旬进口大豆国内港口分销价格为每吨4200 元,较之前一个月下降了100 元/吨,而同期黑龙江省内大豆村屯毛粮收购价格在4200 - 4400 元/吨水平,与进口相比毫无优势可言。”

  为何抛弃国产大豆?

  目前,豆油是我国第一大植物油品种,食用消费占总量的85%以上,在豆油加工企业中,选择原料却抛弃了国产大豆,转而使用进口大豆的为多。

  吉福油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福油脂)华北区销售经理李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选择国产大豆的原因,首先是国产大豆出油率较低,大约只有15% 左右。而进口大豆的出油率是19%,豆粕的产出率是80%。“大豆加工企业的毛利润不高,普遍都在6% 左右,而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出油率相差较多,这样算下来加工成本显然进口大豆更合算。我们也想支持国产大豆,但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就是被市场淘汰。”

  李昆介绍,国内大豆的销售价格相较进口大豆有差距,原因就是保护收购价订得太高,加工企业没法收购加工。“在前几年,我们公司都是开工半年,歇半年,原因就是大豆价格不稳定,同时想要进口大豆还需要配额。企业吃不饱,开工吧又没钱可赚,不如暂时停产。我们公司相比较而言还算好的,有些企业运营不下去,只好卖掉。撑过几年之后,形势才好转一些。”

  崔克明认为,中国大豆加工市场前景很好,但存在问题也较多。尤其是中国加入WTO 之后,进口大豆的大量进口,使得国产大豆受到严重冲击。他说,大豆加工企业遍布全国,而大豆产区就那几个省市,大豆产地如果运输到外地,运输价格就成为提高成本的关键一环。“生产企业一算账,发现从国内大豆主产区购买大豆,还不如直接从国外进口大豆。另一方面,大豆产区的加工企业消化能力有限,销售渠道不畅,必然会影响豆农的积极性。”

  以李昆所在大豆加工企业为例,大豆加工仅限于生产油脂产品。李昆说,公司也想投入资金引入其他项目,但一直受困于发展不佳的境地。“从公司的发展来看,肯定是要提高产量,但大豆加工需要大量资金,而我们又很难从银行贷款,一直以来是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

  李昆所在公司面临的问题,恰恰是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李昆说,他长年从事豆油销售,经历了大豆加工企业衰落的过程。他介绍,大部分大豆加工企业的规模都不能够和国外企业相比,更谈不上技术水平有多高,产品线单一。“我们这样的中型企业能够在国外大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生存下来,本身就非常不容易。”

  据了解,国内食用油市场潜力巨大,一般每年有3%-4%的增长。中国大豆年加工大豆能力已超过3000 万吨,是中国大豆产量的2 倍以上,但是效益低下,平均吨加工利润和国外企业相比相差较多。

  李昆认为,大豆加工企业越来越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企业的加工能力越大,边际效益就会增加。进口大豆便宜,为了利润只能舍弃国产大豆了。”

  规模大者为王

  进口大豆逐渐占领中国市场,便宜的价格使得国产大豆陷入危机,由此带来的后果多样。李昆认为,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受进口大豆冲击纷纷倒闭。他说,“有一个数据更能说明问题,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有过一个统计,全省油脂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200 吨以上的有88 家,年加工产能在1450 万吨左右,但目前九成以上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都已停产,实际加工量只有200 万吨左右,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已经到了集体倒闭的边缘。”

  事实上,自2004 年大豆危机之后,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就有不少难以挨过市场严冬,不是关停并转,就是被国外资本收购。数据显示,在2007 年末, 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万吨, 占全国的63.9 % , 比2000 年的90.3 % 下降了26.4 个百分点; 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 万吨,占全国的52 % , 比2000 年的91 % 下降了39 个百分点。

  李昆表示,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涵盖生产和加工领域,在榨油环节产生的亏损, 可以通过在贸易环节获取的超额利润予以弥补, 而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则缺乏回旋余地。“在大豆加工市场,现在是谁的规模大,就越有话语权,通过规模经济保持利润。日加工能力在1000 吨以下的中、小工厂,半数以上处于倒闭、停产、半停产状态,生存状况越来越艰难。”

  多位采访对象对记者表示,国际资本逐渐在控制中国的大豆加工业。比如说,目前国内有90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其中64 家具有外资背景,实际加工能力超过5000 万吨,占国内大豆加工量的85%。目前国内食用油市场上一批知名的品牌均被外资控制。2005 年7 月,邦吉公司控股了山东三维;2005 年11 月,嘉吉公司开始在东莞、南通等地新建工厂。金龙鱼是美国嘉吉集团100%控股;鲁花有25%的股权为外资控制。福临门虽然是100%中粮控股,但是“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国ADM。

  在上述加工企业中,年产量达到150 万吨以上的有3 家,分别是“益海”、“嘉里”、“中粮”,前2 家企业就有外资背景,且同属一个集团,即马来西亚丰益国际,“嘉里”生产金龙鱼、胡姬花、花旗食用油等品牌,“益海”参股生产鲁花等品牌。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食用油品牌占中国食用油70% 以上市场份额,其中“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近50% 市场份额。而在中国十家最大的压榨企业中,只有九三一家没有外资背景。

  跨国公司控制中国油脂企业的真实意图,不仅是通过加工环节赚取利润,而是形成寡头垄断,保证向我国出口大豆渠道畅通。 崔克明介绍,在国外公司收购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后,通常都会选择从国外进口大豆,从而使得挤压了国内大豆的销售空间。“外资在完成对大豆原材料的控制之后,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国内压榨企业都在以进口大豆作为食用油压榨的原料。”

  外资控制中国大豆产业,大多数采取的是“公司+ 基地+ 农户”的生产模式。崔克明指出,外资由于资本实力远远超过国内企业,现在逐步加强了对国内大豆种植的影响。比如说,豆农面对外资时,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以ADM、邦吉集团、嘉吉集团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A B C D”四大粮商及其他国际资本,已经初步完成了对我国大豆产业的控制,并向产业的物流、精炼等核心节点延伸。

  李昆告诉记者,外资深度介入国内大豆加工产业,大多数选择了收购或者是入股的方式。“在控制股份之后,掌握了原料进口的贸易。还有一部分外资是直接在国内建厂,这些资金雄厚的国际跨国企业,往往规模庞大,国内的企业很难与之竞争。”

  相关数据显示,四大国际粮商ADM、邦吉集团、嘉吉集团和路易达孚等跨国粮商在全国近百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0 多家企业持有股份,几乎控制了国内占60% 以上的大豆压榨能力。比如说,2000 年内资企业实际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91%,到2007 年下降至52%,而同期外资企业压榨量从9.0% 快速提高到48.0%。崔克明指出,“外资比例越来越大,会使得大豆产区销售出现问题,紧接着就会产生豆农不愿再种大豆,恶性循环导致国内大豆产业陷入危机。”

【 打印 】【 收藏 】【 关闭 】【 字体: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还没有注册?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请选择表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进行。
 
通知公告
北京国富民悦投资有限公司春节慰
中国有机产业联合会网站改版通知
诚招团购代理商
重点扶持企业项目合作协议书
关于召开动植物农残净化素及土壤
中外专家委员会重点扶持企业
新闻中心
2015年两会十大热点 激活农村沉睡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双峰绿园家庭农场种植新鲜石斛销
今年河南夏粮生产开局良好 越冬期
农业部启动2015年“百乡万户调查
六旬果农在果园开“微店”卖水果
柳淑芬:有机种植和营养健康的完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工作邮箱 | 使用帮助